top of page

影像尚在創作中

這是一個進行中的專題

化妝品和肌膚護理產品

對羥基苯甲酸丁酯恐干擾內分泌正常運作

摘譯自Science Daily (2016): Butylparaben can have several endocrine disrupting effects

研究發現對羥基苯甲酸丁酯(butylparaben)造成內分泌不良影響可能超出原本想像,這種化學品常用於化妝品和肌膚護理產品,如防曬乳。他們發現,出生前接觸這種化合物的老鼠會產生內分泌失調,並且生殖系統受到影響。科學家發現的問題包括精蟲品質降低,以及前列腺、睾丸、卵巢和乳房的發育。

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常作為化妝品和肌膚護理產品(如防曬乳)中的防腐劑,以防止細菌滋生。目前已有許多以對羥基苯甲酸酯為主題的研究,因為長久以來這種化學物質一直被認為會干擾內分泌運作。這些研究發現促使歐盟頒布禁令,禁止食物和化妝品中使用某些對羥基苯甲酸酯,同時限制各種產品中添加這種化合物的容許量。

其中一項核准的化合物就是對羥基苯甲酸丁酯,但先前的研究發現,雄鼠在出生前接觸到這種化學物質,未來會減損精子數量。

來自國家食品研究院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產前接觸對羥基苯甲酸丁酯的老鼠,無論雌雄,還會產生其他內分泌失調的問題。

對於雄鼠,除了精子品質受損,還包括前列腺以及睪丸的分泌激素能力。在雌鼠方面,則會造成乳房組織和卵巢質量的改變。「整體來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認為對羥基苯甲酸丁酯造成的不良影響超出原先所想像。」

有些不良反應只有在高劑量下才被觀察到,然而,無論劑量多少,皆會影響精子的品質。

為了了解這些發現對人類的重要性,僅僅觀察擦拭於肌膚上的防曬乳是不夠的。我們也需要比較人體與動物對劑量反應的差異,目前這方面的科學知識仍舊缺乏。

 「關於人體透過乳液或是化妝品接觸對羥基苯甲酸酯所產生的影響,我們還需要更多的了解。特別重要的是,我們也要考慮到雞尾酒效應,因為人們在一天中可能暴露於多種類型的內分泌干擾物。」Julie Boberg表示。

孕期接觸特定酚類恐影響男性胎兒及出生後發育

​摘譯自Science Daily (2014): Exposure of pregnant women to certain phenols may disrupt growth of boys during fetal development and first years of life

一項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懷孕期間接觸某些酚類(phenols),特別是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和三氯生(triclosan),可能會干擾男嬰在胎兒時期及出生後一年的發育成長。這些研究結果發表於2014年9月《流行病學》(Epidemiology)期刊。

懷孕婦女暴露於這些廣泛生產且大量充斥在環境中的化合物: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用作化妝品和保健產品中的防腐劑),三氯生(triclosan,某些牙膏和肥皂中的抗菌成份及農藥),二苯甲酮-3(benzophenone-3,過濾紫外線的防曬產品),二氯苯酚(dichlorophenols,作為室內除臭劑),雙酚A(bisphenol A,用途包括製造聚碳酸酯基塑料,如塑膠瓶、CD盒等),以及環氧樹脂(epoxy resins,食品鋁罐內層和牙科汞齊材料)。這些化合物都屬於酚類,皆為內分泌干擾物的一種,以動物進行體外實驗,發現它們會干涉生長和體重增加相關的賀爾蒙系統。

這項研究受測者為520名男嬰,在胎兒時期透過超音波觀察每個孩子的成長狀況,並且測量他們從出生至三歲期間的身高和體重。懷孕期間採集母親的尿液樣本,作為檢測暴露於酚類下的生物指標。

結果顯示超過95%的懷孕婦女都有接觸到這些化學物質,並且影響到腹中男嬰的成長。具體而言,妊娠第三期的超音波檢查顯示三氯生水平與胎兒生長呈負相關,而對羥基苯甲酸酯則與出生時、三歲時體重的增加有關。

眾所周知,在嬰兒時期迅速增加體重會提高往後孩童時期肥胖的風險。

研究學者表示,這是首度關於環境汙染物的研究,蒐集妊娠時期、出生後至三歲期間數據。先前的研究只有聚焦在其中一個時期,且通常僅限於雙酚A的研究,而未包含其他酚類。

 

(2013年嬰兒和幼兒食品包裝禁止使用雙酚A,該禁令於2015年1月1日起適用於所有食品包裝。)

抗菌成分三氯生恐刺激乳癌細胞生長

​摘譯自Science Daily (2014): In lab tests, the antimicrobial ingredient triclosan spurs growth of breast cancer cells

因為健康疑慮,有些廠商開始停用三氯生(triclosan)做為肥皂、牙膏和其他產品中的抗菌成份。科學家目前也提出新發現佐證這些擔憂。他們發現三氯生和辛酚基(octylphenol)在實驗器皿中會促使人類乳癌細胞增生,並會導致老鼠乳房腫瘤增長, 研究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ACS)《毒理化學研究》(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期刊。

Kyung-Chul Choi 團隊注意到賀爾蒙失調似乎和乳癌有重要關聯,為此他們開始調查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s)這種與激素相似的化合物是否會刺激癌症細胞生長。無論是產品、環境,甚至是我們體內,內分泌干擾物已經無所不在。研究發現兩種EDCs:肥皂、化妝品和砧板中的抗菌成份三氯生,以及油漆、農藥和塑料中的辛酚基,皆會在環境中累積。此外,有研究顯示,75%的美國人尿液中可以檢測出三氯生。

科學家發現這兩種化學物質會干擾乳癌細胞生長的基因,且結果導致增生更多的癌細胞。接觸辛基酚和三氯生的老鼠與控制組比對,也出現體積更大且稠密的乳房腫瘤。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