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尚在創作中
這是一個進行中的專題
化學調味爆米花
摘譯自The New York Times (2016): Chemicals in Your Popcorn?
一個披薩盒、一隻北極熊和你,有什麼共通點?答案是:三者身上都帶有工業毒物──聚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他們使生活便利,卻同時增加癌症的風險。
受訪的科學家表示他們都盡量在生活中避免這些化學品,然而幾乎無處可逃,世界各地動物體內都可能發現這些物質(包含格陵蘭的北極熊,甚至你我)。PFASs用來製造不沾鍋具、防水衣料、防汙織品、速食包裝、微波爆米花袋、消防泡沫和數以千計的其他產品。然而,他們大部分都未被標註在成份裡,因此連化學家有時候也感到束手無策。
這原本應該是政府出手保護民眾的時候。但是,從菸草到含鉛塗料、再到化學品,這些工業一直利用捐獻、混淆視聽和遊說來規避監管,直到造成的傷亡事件過於巨大,而再也無法藏匿。
PFASs就像是美國化學管理弊病的「典型代表」,環境健康科學組織(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首席科學家John Peterson Myers表示。PFASs幾乎堅不可摧,因此在往後漫長的歲月裡,他們將會污染我們的血液、家中的灰塵、水資源,以及嬰兒喝的母乳。
有關PFASs健康風險的警告最早出現在半個世紀前,且這個現象越來越令人擔憂。五月份,超過200位科學家共同發表《馬德里宣言》(Madrid Statement),警告PFASs所帶來的嚴重健康問題。這項宣言發佈於《環境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獲得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支持。
科學家引用相關的研究,指出PFASs與睪丸癌、腎癌、甲狀腺機能減退、潰瘍性結腸炎和其他健康問題相關。
化學產業承認早期的「長鏈」PFASs的確有問題,但表示正使用「短鏈」取而代之,這種短鏈應該沒有問題。的確,短鏈問題的證據比較少,然而,這也許只是因為少有人對它們進行研究。
美國人以為,消費產品中的化學物質都經過安全檢驗,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市面上的80,000種化學品中,絕大多數從未經過檢測是否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所有的產品檢測過程,都在我們身上完成。我們就是實驗白老鼠。
基於安全因素,歐洲和加拿大已經限制數百種美國常使用的化學品。也許品牌名聲的受損及國外銷量的下跌──並非對美國人的風險──將會促進美國公司採用海外的限制標準。
科學家已經開始做預防措施,並在他們自己的生活中權衡。馬薩諸塞大學安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生物學教授R. Thomas Zoeller表示,他現在會避免購買不沾鍋。羅德島大學(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的海洋學家Rainer Lohmann,則說他準備將家裡的地毯換成木地板,一部分就是為了減少PFASs。
綠色科學政策研究所(Green Science Policy Institute)的資深科學家Simona Balan,不吃微波爆米花,也不使用防汙家具(stain-resistant furniture)。
而某些品牌,包括Levi's、Benetton和Victoria's Secret,皆承諾會避免PFASs。消費者若是對產品有疑慮,可以在GoodGuide和Skin Deep網站找到免費的產品安全性評估資料。
化學產業遊說團體正在仿照煙草和鉛業先前的做法,投放大量宣傳性捐款,並利用遊說力量規避法規。化學產業過去三年的遊說費高達1.9億美元。但願他們利用這些錢來研發更加安全的產品,而不是捍衛自己生產可疑致癌物的權利,那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