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塑膠降低牡蠣生育力
摘譯自Los Angeles Times(2016):
Plastic microbead pollution harms oysters, the ocean’s critical ecosystem engineers, study finds.
牡蠣藉由過濾周遭海水和消化任何捕捉到的粒子,攝食藻類、浮游植物,以及,漂流在海洋中的微小塑膠碎屑。
塑膠會對牡蠣產生危害,而現今科學家也知道了原因--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塑膠微粒造成牡蠣消化系統極大的傷害,導致牡蠣的生育力幾乎減半。
最近科學家估計,全球有50兆塑膠碎屑在海裡漂流,加起來重量超過25萬噸。「在世界上每一個沙灘,幾乎都已經發現塑膠微粒汙染,不論是北極冰山或是海洋中都無所不在。」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FREMER)海洋生理學家Arnaud Huvet說:「這確實是海洋生態系統的一大隱憂。」
當化妝品、衛生用品和牙膏等含有塑膠微粒的物品,經由下水道流入海中,或是大型塑膠製品分解在海洋中,便產生這些塑膠汙染物。每年大約有400萬到1200萬公噸的塑膠流入海中,根據2013年的科學研究,預計在2025年這個數字將會攀升至10倍。
那麼,這些塑膠碎屑又如何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呢?
為了找出塑膠微粒對牡蠣的影響,Huvet和同事研究了太平洋牡蠣(長牡蠣),這種牡蠣在世界上不論是商業、生態或是食用方面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研究團隊設置了兩個實驗水族箱,一個水族箱提供穩定的微藻(牡蠣的食物),另一個水族箱則混合了微藻和聚苯乙烯微粒。這些塑膠微粒無論在大小和形狀上都類似牡蠣平時食用的浮游藻類,於是牡蠣很快地就吃掉了所有的塑膠微粒。
為了彌補誤吃過多的塑膠微粒,這些牡蠣必須進食更多的藻類,並且進行更有效地吸收。然而這樣並不足以化解危機,原因是牡蠣消耗了過多的能量消化塑膠微粒,而這使得他們沒有多餘的能量繁殖。
雄牡蠣的精子活動力將會降低,而雌牡蠣會分裂形成卵細胞的卵母細胞,在體積以及數量上都會縮小降低。相較於另一個正常供應浮游微藻的水族箱,受塑膠微粒影響的牡蠣繁殖數量下降了41%,在尺寸上也縮小了20%。
另外,研究團隊發現塑膠微粒並不會附著在牡蠣的內臟,這也代表這些物質並沒有被消化。在一般的情況下,牡蠣會攝食體型較大且形狀不一的粒子,而這些囤積在內臟中許久的粒子就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發炎反應。
牡蠣在生長過程中,彼此的殼會相互黏著,並且在海岸線外形成礁脈,而這些礁脈可以保護海岸線免於洪水侵襲,也提供了養殖水產的場所。「但是塑膠汙染讓這一切變得更加困難。」雖然未參與此項研究,奧瑞岡州立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及生物地球化學家George Waldbusser表示,牡蠣族群日益增長的壓力因素,又添了一筆塑膠汙染。
「雙殼貝類同樣遭到海洋酸化、海洋死區(低氧海洋地區)增加、氣溫上升以及氣候變遷的威脅,而這些威脅皆與人類有關。當你正在思考我們將什麼東西丟到河口,我還真的不知道這些雙殼貝類什麼時候會為了爭取更好的環境而罷工。他們對於沿海水域、對於人類而言,都是一大助益,是非常重要的『生態工程師』,然而我們卻只是不斷讓他們的處境更加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