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oastimpressions-900-34.jpg

干擾效果的結合與放大

常見化學物質可協同作用,增加罹癌風險

摘自 Science Daily(2015): Common chemicals may act together to increase cancer risk, study finds

根據由28國近200名科學家組成的專案小組,那些在低劑量時被假定是安全的環境化學物質,可能分別或共同破壞人體組織,最終導致癌症發生。在這項耗時近三年、研究環境對癌症影響的調查中,科學家鎖定85種常見但不被認為會致癌的化學物質的低劑量效應。

 

研究人員針對癌症發展過程中一系列很要的機制,回顧了這些化學物質所產生的影響。他們利用數百項實驗室研究、癌症資料庫及預測癌症發展的模型,比較這些化學物質和11個已知的癌症「標誌」之間的關係(這些標誌代表腫瘤發展早期相關的細胞破壞)。

 

這些化學物質包括用於食品和飲料塑膠容器的雙酚A(BPA)、魚藤酮(一種多效殺蟲劑)、百草枯(一種農藥除草劑)及三氯生(一種用於肥皂和化妝品的抗菌劑)。

 

研究人員發現,這85種化學物質中有50種已經被證實即使是在低度且安全的劑量下,也可以透過癌症的早期模式破壞細胞的功能。此外, 研究人員發現13種化學物質的劑量反應臨界點(does-response threshold,亦即化學物質被視為有毒的最高暴露程度)的證據。另外22種化學物質,則目前完全沒有毒性的相關資訊。

「例如,用於製造業和醫藥業中的金屬離子結合化合物的EDTA,會干擾身體基因損傷的修復。」 Bisson說:「EDTA本身不會導致基因突變,但是如果你同時接觸一些誘變物質,它的致癌作用就會增強,因為它會破壞DNA修復—這是癌症防禦的關鍵層面。」

過去的風險評估一向著重於單一種化學物質和單一種效應模式,這種方法可能低估了癌症的風險。本研究則採用不同的途徑,檢驗低劑量接觸化學物質所引起的長期交互作用。

內分泌干擾物的結合,強烈破壞賀爾蒙的活動

摘自 Science Daily(2013): Mixed signals: Combinations of estrogen-mimicking chemicals strongly distort hormone action

科學家透過細胞培養法,測試三種會對雌激素造成影響的化合物:雙酚A(使用於塑膠瓶和罐頭塑膠襯裡)、雙酚S(雙酚A替代品,原本被認為比較安全,但最近的研究發現會產生類似的影響)和壬基酚(一種常見於工業用清潔劑和表面活性劑中的化合物),他們發現這些內分泌干擾物的組合,可能會急遽增加他們的影響(相較於他們各自的效果而言)。

 

科學家利用老鼠的腦下垂體細胞來測試內分泌干擾物的不同組合所產生的效果,這種細胞主要的功能是調節動物的內分泌系統。他們測量細胞增生訊號傳導路徑所受到的影響、腦下垂體中催乳素賀爾蒙的分泌、以及影響細胞死亡的蛋白質。

 

「這些化合物只需要極低的劑量就會產生影響,當你把他們混和在一起,他們對於內分系訊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而且比他們各自的效果來得劇烈許多。我們要注意這件事,因為內分泌對於男性和女性都會造成許多的影響,包括生殖系統、免疫系統、新陳代謝、骨質等,各方面的生物功能」。

 

過去的研究發現,90%以上的美國人體內都可以檢測到雙酚A和雙酚S。科學家認為,現代人大都持續不斷的接觸數十種外來的內分泌干擾物。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