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膠、健康與環境
摘譯自Science Daily(2013):
Health and environment: A closer look at plastics.
塑膠改變了社會,帶來許多好處,但同時也污染了水道和含水層、耗竭石油資源,以及破壞人們的健康。亞利桑納州立大學生物設計研究院學者Rolf Halden一直致力於研究塑膠的化學成分,並量化他們在人類健康和環境上的影響。他在《環境健康評論》(Reviews on Environmental Health)發表了一篇回顧,詳細整理塑料的風險和社會價值,並透過重新考量塑料的成分、使用和棄置,來減輕其負面的影響。
「我們需要第二次塑膠革命。第一次革命帶來了塑膠時代,改變了人類社會,促成各種產業的誕生以及爆炸性的成長。然而,用於製造塑膠的原料卻沒有被謹慎的選擇,我們看到了廣泛的環境污染和人類暴露在有害物質下的不良後果。未來的智能塑膠(smart plastics)將同樣適合各種用途,但也要是無毒、可生物分解,並且由再生能源所製成。」Halden說。
已經有許多學者指出,塑膠益處的背後,有著健康和環境上的極大代價。持續的接觸塑膠製品,在人體內留下一定濃度的化學物質,而有些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
近年來,有兩種與塑膠相關的化合物雙酚A(BPA)和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由於具有內分泌干擾性,而受到特殊的關注。研究顯示,在美國95%的成年人尿液裡含有BPA,而且根據流行病學和動物研究,BPA和DEHP會危害健康和生殖力,包含性早熟、男性生殖力降低、攻擊行為和其他作用。由於BPA的潛在風險,特別是對高度脆弱的族群,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經禁止在嬰兒瓶、水杯和其他嬰幼兒產品中添加BPA。
類似的問題同樣存在DEHP中,這是一種使用於聚氯乙烯(PVC)中的塑化劑。因為這種添加劑不會與塑料緊密結合,所以DEHP可能滲漏和進入身體,影響健康。動物和人類研究皆指出DEHP會產生危害,像是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腰圍增加以及改變男、女性生殖系統。
Halden研究團隊近期正在評估各種與塑膠相關的化學物質對健康和環境的負面影響,包含了阻燃劑、多氟化化合物和含有如三氯生和三氯卡班的抗微生物塑膠添加劑。
雖然研究學者仍處於評估塑料使用對健康所帶來風險的早期階段,但(塑料)對於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多年來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全球每一年生產的塑膠超過3億公噸,其中大約50%的塑膠製品在購入一年內就被丟棄。
一些較新型的塑膠可以生物分解,但是其餘就必須透過焚燒、垃圾掩埋或是回收作處理。然而本研究指出,這些方法都有缺點和環境風險。
可生物分解的塑料會在環境中分解成較小的聚合物,但仍有可能會對環境造成危害。焚燒釋放的溫室氣體會導致氣候改變。廢塑料掩埋,尤其現今龐大的塑料產量,可能是不切實際的土地資源利用方式,而且塑料成分有可能汙染地下水。最後,塑膠回收需要仔細分類各種材質,而這也是相當困難之處。另外,再生塑膠往往品質較差,可能不適用於保健和其他應用。
塑膠對於環境的傷害主要來自於我們過度的使用這種長期危害超越短期利益的製品。一般來說,這些製品通常是一些消費便利品,往往在短時間的使用後即迅速丟棄,包括塑膠水瓶、食品購物袋、包裝、保麗龍免洗杯、鐵氟隆牙線和其他商品。Halden建議對塑膠製品的生命週期進行評估,尋找更安全、更永續的替代材料,以減少塑料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危害。
「現今有許多種塑膠和其消費模式都是不永續的,因而導致人體血液中存有有害的塑膠成分,以及世界各地海洋中漂流的塑膠垃圾帶。未來如果我們要繼續使用塑膠,必須重新設計它的材料,使其相容於人體健康及我們賴以維生的生態系統」,Halde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