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oastimpressions-900-14.jpg

輪胎占海洋微塑膠的10%

引自國家地理(2019): 輪胎:意料之外的塑膠汙染源

輪胎其實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塑膠汙染物之一。2017年發表在《環境研究和公共衛生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上的一份由荷蘭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的皮耶特.楊.柯萊(Pieter Jan Kole)所做的研究估計,輪胎占全世界海洋裡所有微塑膠垃圾的10%之多。而2017年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的一份報告更認為這個數字應該是28%。

「輪胎磨損和破裂是環境中微塑膠的穩定來源,」柯萊和他的共同作者寫說:「不過意識到這點的人很少,而且目前也沒有能替代輪胎的東西。」然而現在愈來愈清楚的事情還有,當橡膠磨損時,輪胎拋出細小的塑膠聚合物最後通常會變成海洋或水路中的汙染物。

隨著輪胎持續不斷地轉動里程,它們會磨損,拋出小片的合成塑膠──實質上就是塑膠──然後被沖出道路進到溪流裡,最後再進入大海裡。

輪胎的胎紋有助於決定車輛的抓地力和操作性、機動性以及煞車力。不過較佳的抓地力也代表較高的摩擦力,而開車的時候,小片的輪胎會因磨損而脫落。

一份2013加拿大曼尼托巴輪胎組織(Tire Steward Manitoba)所做的報告發現,載客用輕型卡車輪胎在整個使用期間(平均是6.33年)會損失1.13公斤的橡膠。柯爾(Kohl)的研究則發現平均每人產生的輪胎耗損以美國最高,整體估計得到,單是在美國,輪胎每年就能產生約180萬噸的微塑膠。

這裡面有多少最後會進入水路之中則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索薩說,包括道路在哪裡,還有天氣;例如降雨能讓更多顆粒進到環境之中。針對這種主題的研究相對來講比較新,他指出,所以估計值會隨著更多工作的完成而改善。不過因為每天有好幾百萬輛車在街上行駛,他說:「被釋放出來的輪胎顆粒數量會讓人變得嚴肅起來。」

一旦輪胎顆粒進入河流或海洋,會對海洋生物產生顯著的影響。色岱爾大學的約翰.溫斯坦在實驗室設計讓蝦子暴露在輪胎顆粒下,他發現這種動物會吃那些顆粒,顆粒也會卡在牠們的鰓裡。而顆粒一旦被吃下肚,就會在蝦子的腸道裡滾成一團。

「牠一時半刻還不會死,」他說:「一些慢性長期的影響其實還沒被研究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