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oastimpressions-900-8.jpg

小心生活中的有毒化學品

引自紐約時報中文網(2015):警惕你身邊的有毒化學品

最近幾周,有兩家主要醫療機構發佈了獨立警告,內容涉及我們身邊的產品含有的有毒化學物質。他們稱一些不受管制的物質有時與乳腺癌、前列腺癌、生殖器畸形、肥胖、糖尿病和不育有關。


「廣泛接觸有毒化學物質環境對人類生殖健康形成了威脅,」婦產科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上個月在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聲明中警告說。該警告提醒人們,化工行業沿襲了「大煙草公司」的做法,無視科學,抵制監管,對不知情的公眾造成毀滅性的危害。


20世紀5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香煙致癌,但政界在這個問題上反應滯後。現在,同樣的事情又發生在有毒化學物質上。
 

婦產科國際聯合會的警告側重在內分泌干擾素上,這是指模仿性激素的化學物質,往往可以「欺騙」身體。農藥、塑料、洗髮水和化妝品、收銀機小票、食品罐頭內襯、阻燃劑和無數其他產品中都含有內分泌干擾素。


「懷孕和哺乳期間接觸有毒化學物質的情況很普遍,」該組織警告說,它稱美國幾乎所有孕婦身體內都存在43種不同的化學污染物,並援引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報告稱「嬰兒在出生前就遭遇到污染的程度令人不安。」這個警告現在代表着醫療界的主流觀念。起草它的專家來自美國婦產科聯合會、美國生殖醫學協會(American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世界衛生組織(WHO)、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以及類似組織。
這些醫療專業人士都在第一線工作。他們親眼看到了尿道下裂病例的增加,這是一種出生缺陷,男孩在出生時尿道開口在陰莖的一側而不是頂端。他們的患者中包括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兩種疾病都與早期接觸內分泌干擾物有關。


近期發出警告的另一個主要組織是內分泌學會(Endocrine Society),這是個國際協會,由主治和研究激素系統的醫生及科學家組成。「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和社會面臨的兩個最大公共健康威脅有關——糖尿病和肥胖,」內分泌學會在發佈這份150頁的「科學聲明」時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也將內分泌干擾素和不孕、前列腺癌、隱睾症、睾丸癌、乳腺癌、子宮癌、卵巢癌以及神經性問題聯繫在一起。有時侯,成年人出現這些問題似乎是因為他們幾十年前在胎兒階段接觸到了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當未出生的孩子接觸到它們的時候,威脅尤其嚴重,」內分泌學會警告稱。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特蕾西·J·伍德拉夫(Tracey J. Woodruff)指出,「關於化學物質,大家誤以為美國政府在它們走向市場之前,會確保它們安全性。」實際上在有證據證明它們不安全之前,大多數東西被視為是安全的。


在全球商業如今使用的8萬種或更多化學物質中,只有很小一部分經過了嚴格的安全篩選。而且,即使由於健康原因而禁用了某種物質,取而代之的化學物質可能也會同樣糟糕。


「看到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令人灰心喪氣,」伍德拉夫說。「動物研究、體外試驗和早期人體研究表明化學物質產生了不利影響。化工行業說,『那些研究不怎麼好,把人體證據拿給我看看。』人體證據需要多年的時間,需要人們生了病才會有。我們不應該把公眾當作小白鼠。」


歐洲正在改變做法,在化學物質進入市場前進行測試,而美國由於化學公司的大力遊說,在這方面落在了後面。目前參議院在考慮的化學物質安全立法要求,國家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要在頭五年對僅僅25種化學物質進行安全評估——眾議院的立法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和煙草業幾乎一模一樣,」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藥理學教授安德烈·戈爾(Andrea Gore)說。他也是《內分泌》(Endocrinology)雜誌的編輯。
 

專家說,現階段最好的辦法是讓人們盡量保護自己。尤其是懷孕或可能懷孕的女性,以及年幼的孩子,盡量吃有機產品,減少塑料使用,儘可能少觸摸收銀機小票,避開阻燃劑,遵循ewg.org上消費者指南的建議。


去年的化工遊說花費相當於在每個國會議員身上用了12.1萬美元,因此可以預見,化工企業每季度可以獲得相當豐厚的利潤,而更多的孩子將出現尿道下裂,更多的女性會因乳腺癌死亡,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