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oastimpressions-900.jpg

拒用塑膠製品仍難避免

摘譯自Science Daily(2016): Radical avoidance of plastics in the home: General environmental exposure limits beneficial effects.

眾所周知由導演Werner Boote拍攝的紀錄片《塑膠星球》(Plastic Planet),清楚地點出塑膠和化合物對人類的危害,也讓我們看見生活中塑料的無所不在。受到這部獲獎無數的紀錄片激勵,一個來自奧地利的五口之家在居家環境中完全拒用塑料長達數月之久。維也納醫科大學(MedUni Vienna)的環境醫學專家負責監測他們,並且在實驗一開始以及兩個月後實驗結束時採樣分析他們的尿液。這項研究最主要的發現是:即使我們盡可能在家中避免接觸塑膠,還是難以免除來自化學物品和生活環境中的有害物質。 該研究目前發表於頂尖的期刊《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09年11月中旬,K家開始著手將一切塑膠製品從家中移除,進行一項全球首例的實驗。所有塑膠製的日常用品盡可能全部都用相應的無塑膠製品替代,甚至連塑膠製的牙刷也改用木頭和豬鬃成的牙刷。同時,他們也非常小心只吃沒有(或幾乎沒有)接觸到塑膠的食物。

「塑膠的問題很多。它不僅跟增塑劑(鄰苯二甲酸酯)有關,也存在於阻燃劑、香料及染料之中。舉例來說,就算是濃度非常低的鄰苯二甲酸酯也能夠影響重要的生物過程(biological processes),像是酶的活性或是賀爾蒙系統。」維也納醫科大學環境衛生學院的Hans-Peter Hutter解釋。

在實驗最初及進行後的兩個月採樣這個家庭的早晨尿液,這段期間內他們於居家環境中盡可能避免塑膠(但在工作和學校中還是無法完全避免),以測量14種鄰苯二甲酸酯代謝物和雙酚A(BPA)這些有害健康的物質。結果是:儘管他們在家中避免各種可能接觸塑膠的機會,他們體內仍然有一定的負荷量,因此(在生活中避開塑膠)對於健康的幫助有限。Hutter:「這個研究顯示,我們無法避開這些化學物質」。

 

此外,這個家庭平時就已經非常遵循健康的生活型態,他們對於塑膠的接觸已經低於平均水平。這也代表這次避開塑膠的實驗對於降低他們體內化學負荷量的幫助實在不大(因為他們體內還是有化學物質存在)。Hutter:「對於這個家庭來說,想要進一步長期降低(體內)這些無所不在的化學物質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環境醫學專家強調,實施嚴格的化學管制政策以避免日常生活中有害的塑膠,是很重要的事。

Hutter認為,有些公司強調接觸單一產品對於健康的危害非常之小,然而「因為塑膠廣為使用 ,總暴露量不容小覷。現今的狀況是非常高。」除了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有問題的化學物質還包括其他所謂的工業化學品,如與塑膠相關的多溴二苯醚、壬基酚和雙酚A(BPA)。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