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oastimpressions-900-6.jpg

評估EDC風險需要新方法

摘譯自Endocrine Society-IPEN(2014): Introduction to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我們合理的懷疑,過去20年化學製品的普及,與兒童因為內分泌所產生的身心機能失調有關,包括生殖系統的問題(隐睾症、尿道下裂、睪丸癌)、女性性早熟、白血病、腦癌、和神經行為失調。在此同時,全球塑膠的產量已經從1970年代的5千萬噸,增加到現在的3億噸。全球化學工業的產值從1970年的1700億,暴增到2013年的4兆。全球的人類的血液、脂肪、臍帶血中,都可以檢測出多氯聯苯、BPA、和磷苯二甲酸酯這類化學物質。

 

過去20年,科學家從野生動物調查、人類流行病學資料、實驗室細胞培養和動物模擬中獲得許多科學證據,了解EDC如何導致生物組織發生變化、如何導致疾病。

 

內分泌學家現在相信,傳統的毒性研究需要改變。過去在進行化學物質的風險評估時,普遍抱持著「劑量決定毒性」的理念。這類測試模式背後的假設是劑量與毒性之間具有單純、線性的關係,亦即劑量越高,毒性越強,反之亦然。根植於此,化學物質有所謂的「安全」劑量。傳統的毒性檢測程序就是每次選定一個化學物質,在成年動物身上做測試,如果沒有引發癌症或死亡,那個劑量就被視為安全。

 

想要充分的評估EDC對人類健康的衝擊,對於劑量與毒性之間的關係,需要有一個典範的轉移。由於EDC長期、持續的存在於環境中,它們就像人類體內自然產生的賀爾蒙一樣,是同時存在的。EDC也跟天然賀爾蒙一樣,極低的劑量就會產生調節身體功能的效果(通常在10億分之一到兆分之一的範圍)。這個概念很重要,因為我們從子宮開始,一生都在接觸EDC。

 

我們需要新的檢測方法,將EDC在日常生活中以極低的濃度影響人類健康內入考慮。有別於過去毒理學使用單一化學物質、單次接觸、以劑量思考毒性的方法,我們極需要一個更能模擬日常生活中接觸化學物質的模式的風險評估程序。此外,我們也必須了解,由於某些生命階段特別容易受到EDC的影響(尤其是發育階段),過去只在成人身上檢驗的風險評估方法,不見得可以推估到胚胎或嬰兒時期所產生的接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