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居住在地球上的生物,是花了幾十億年時間演化而來的;在這段幾近永恆的時間裡,生物已發展、演化、分化到一個得以適應環境並與之達到平衡的程度。
時間是必要的元素,然而,現代世界沒有時間。變化與新局勢發生的速度,乃跟隨著人類性急、輕率的步伐,而非自然界從容的節奏。
眾生物須適應的化學物質,不再僅於鈣、矽、銅,以及其他從岩石沖刷而下,由河流帶入海洋的礦物質,而是由人類富創造力的心智所合成的產物——自實驗室釀造出來,在自然界是找不到的。
要適應這些化學物質,需要依照自然界的時間表;不只是人的一生,而是好幾個世代。縱使奇蹟出現,生物真能適應了,也是枉然,因為新的化學物質不斷推陳出新,無止盡的湧冒出來。光是美國,每年便有近五百種問市,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
魔幻時刻(Magic hour)的海景和天色實在令人著迷,有一段時間我常摸黑出門,駐足守候。後來我漸漸發現,無論去到哪一個海邊,垃圾總是隨處可見,於是我開始了解海洋廢棄物。從岸上的垃圾,到太平洋垃圾帶。從各式各樣顯眼的塑膠製品,到肉眼難以察覺的塑膠微粒。從海龜鼻子裡的吸管,到浮游生物和食物鏈的汙染。從塑膠製品的無所不在,到塑化劑和環境賀爾蒙的影響深遠。從現象,到成因和後果。
如今,對我來說,海岸是優美的,也是骯髒的;是接近大自然的地方,也是觀察汙染的去處。踏察多年之後,海岸留給我錯亂和矛盾的印象;壯闊中有瑕疵,療癒中有遺憾,瑰麗中我好像看到化學物質的痕跡,若隱若現。
這裡分享我作品,以及我的海廢筆記。海廢筆記很雜,正如海廢背後的問題也是。
塑膠、健康與環境
我們需要第二次塑膠革命。塑膠益處的背後,有著健康和環境上的極大代價。持續的接觸塑膠製品,在人體內留下一定濃度的化學物質,而有些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
塑膠垃圾是地球的危機
微塑膠之所以令人憂心,是因為他們的體積大小和海洋食物網最底層動物所攝食的微粒大小相當,濾食性生物很容易誤食這種微塑膠,並且吸收其所含有的化學物質。
塑膠微粒正在從天而降
在看似純樸偏僻的山區卻發現從天上掉下來微小的塑膠汙染物,這是破天荒的研究發現,也凸顯了關於塑膠汙染遍及全球的問題。
高度汙染的馬里亞納海溝
海底機械人從海溝內打撈出生活在漆黑水域的小型端足類動物,發現他們受到的有毒化學物質汙染,比在中國嚴重污染的河流中存活的螃蟹多50倍。
輪胎占全球海洋微塑膠的10%
隨著輪胎持續不斷地轉動里程,它們會磨損,拋出小片的合成塑膠──實質上就是塑膠──然後被沖出道路進到溪流裡,最後再進入大海裡。
牡蠣體內有微塑膠
微塑膠相關最主要的環境危機之一就是他們容易成為海洋生物的食物。其中雙殼類(如牡蠣)特別值得關注,因為他們過濾水中物質獲取養分,使得他們直接暴露在微塑膠的危機當中。
微塑膠危害海蚯蚓和生態
被放置在高污染海洋沉積物中的沙躅,進食量較少且活動力較低。另一項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則是首度發現攝入塑膠微粒,沙躅會一併吃進汙染物和添加物,影響其健康也會降低生物多樣性。
微塑膠降低牡蠣生育力
雄牡蠣的精子活動力將會降低,而雌牡蠣會分裂形成卵細胞的卵母細胞,在體積以及數量上都會縮小降低。受塑膠微粒影響的牡蠣繁殖數量下降了41%。


環境賀爾蒙
近年內分泌干擾化學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影響人類健康的科學知識快速增加。內分泌學會將EDC定義為「任何干擾賀爾蒙活動的外來(非天然)的化學物質,或化學物質的混合物」。分泌干擾化學物又稱為環境賀爾蒙。
賀爾蒙是細胞中的分布於全身各處的內分泌腺體所生產的天然化學物質。每一個人體內,從單一個受精卵軟到構成血液、骨骼、大腦和其他組織的所有特殊細胞,其生長過程都受到賀爾蒙的影響。
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器官的需要不同的賀爾蒙在特定的時間、以精確的數量出現,而且每一個器官或組織對於賀爾蒙的需求隨著生命階段一直在改變。
賀爾蒙以極低的濃度在身體裡循環,它們調節身體對於各種營養需求的反應(飢餓、餓死或肥胖等等);它們對於生殖功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它們也是身體和腦部生長的關鍵。整體來說,內分泌系統是身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重要介面,影響身體的機能運作和健康。賀爾蒙直接生活品質,是人類存活的關鍵。
EDC是一個全球、無所不在的問題。我們可能家裡、辦公室、農場、空氣、食物、飲水中接觸到。科學家檢測發現,幾乎每一個人體內都可以檢測得到。常見的EDC包括DDT和其他農藥;兒童用品、個人衛生用品、和食品容器中常見的BPA和塑化劑;常用在家具和地板建材中的阻燃劑。除此之外,還有無數可疑的EDC或其他化學物質的安全性是從未被檢測過的。(摘自 Endocrine Society-IPEN,2014)
評估EDC風險需要新的方法
我們合理的懷疑,過去20年化學製品的普及,與兒童因為內分泌所產生的身心機能失調有關,包括生殖系統的問題(隐睾症、尿道下裂、睪丸癌)、女性性早熟、白血病、腦癌、和神經行為失調。
內分泌系統與EDC
EDC時常透過模擬或阻礙的方式來干擾天然賀爾蒙。如果是賀爾蒙模擬,EDC可以瞞騙賀爾蒙受體,讓它以為EDC就是賀爾蒙,而不正常的被啟動。如果是賀爾蒙阻礙,那麼EDC跟受體結合之後,受體就被阻斷,無法再被天然賀爾蒙啟動。
EDC的長遠影響
一個人除了他個人生活上的接觸,還會從他的祖先繼承EDC。例如,婦女在懷孕的時候,儲存在她身體脂肪內的某些化學物質會越過胎盤,影響正在發育中的胚胎。某些EDC會存在於母乳中,傳給嬰兒。
EDC與疾病
全球有24%的人類疾病和身心機能失調與環境因素有關,而且那些最致命的疾病中(如癌症、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環境因素佔了80%。由於內分泌系統的問題是這些疾病最常見的根本原因,EDC可以說是主要的問題所在。
評估風險需要新的科學典範
傳統的單次接觸、使用單一化合物、根植於劑量反應模式的毒理學方法,需要更能模擬近真實世界所發生的狀況。我們也需要了解,生命某些階段---尤其是發育時期---特別容易受到EDC的危害。
疾病源自發育階段的化學干擾
許多疾病和功能障礙的根源可以溯及生命非常早期,尤其是胚胎、胎兒、嬰兒和兒童。某些癌症,尤其是生殖系統方面的癌症,可能源自於生命初期。
環境化學物質影響生殖與發育
環境因子對於生殖健康的影響從子宮中就開始了。環境因子包括:社會環境、營養環境、實體環境,以及化學環境。這四個因子會彼此影響,也會與內在生物因素(如年齡、性別、基因)產生交互作用,影響個人與群體的健康。
干擾效果的結合與放大
根據由28國近200名科學家組成的專案小組,那些在低劑量時被假定是安全的環境化學物質,可能分別或共同破壞人體組織,最終導致癌症發生。
生活中EDC的接觸風險
在數以萬計的人造化學物質中,大約有1000種具有影響賀爾蒙的特質。幾乎100%的人類體內都有化學物質存在。除了已知的EDC之外,還有無數可疑的EDC或化學物質從來沒有被檢驗過。
小心生活中的有毒化學品
「廣泛接觸有毒化學物質環境對人類生殖健康形成了威脅,」婦產科國際聯合會在一份聲明中警告,提醒人們化工行業沿襲了「大煙草公司」的做法,無視科學,抵制監管,對不知情的公眾造成危害。
拒用塑膠製品仍舊難以避免
在實驗最初及進行後的兩個月採樣這個家庭的早晨尿液,這段期間內他們於居家環境中盡可能避免塑膠,結果顯示,儘管他們在家中避免各種可能接觸塑膠的機會,他們體內仍然有一定的負荷量。
孕婦幾乎無一倖免
在小孩7歲的時候再做追蹤,發現那些懷願期間體內化學濃度較高的孕婦,小孩的智商比較低,尤其是男孩。其中,用來取代雙酚A的化學物質雙酚F(BPF),對於與低智商的關聯性最高。
男性精子數量持續下降
透過檢測7500份的調查報告,以及對1973年至2011年之間的185份研究做整合分析,學者們發現來自北美洲、歐洲、澳洲、紐西蘭的男性,其精子濃度有52.4百分比的下跌,精子總量亦有59.3百分比的下跌。
EDC造成糖尿病及肥胖
內分泌干擾物質對於未出生的孩子,威脅特別大。動物研究發現,產前即使接觸微量的內分泌干擾物,就可能在出生後引起肥胖。


塑造人生
科學家讓正值孕期的老鼠接觸雙酚A(Bisphenol A,BPA),濃度為人類安全值內,結果顯示其後三代的老鼠皆出現生殖方面的健康問題,包括生育力、性成熟程度和懷孕成功率的下降。這項研究發表於《毒理學與應用藥理學》。
BPA是一種工業用化學品,常用於食品飲料包裝的聚碳酸酯塑料中,以及食物容器和水管內部塗料的環氧樹脂。感熱紙收據和牙科醫療用黏劑裡也同樣含有BPA。
美國2003至2004一項研究發現,2517個尿液樣本中有93%檢測出BPA,這也代表多數的美國民眾經常暴露於這種化學物質之下。領導這個新研究的伊利諾伊大學比較生物學教授表示,人類卵巢濾泡液、胎盤組織和胎兒血漿中也有檢測到BPA。根據美國衛生研究院,飲食為人類接觸BPA的主要途徑。
BPA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質,會影響人體賀爾蒙的訊號傳導。許多研究指出BPA有損生殖功能,但當中卻沒有任何一項去探討BPA對後三代子孫所造成的影響。
「我們跟進先前所做的研究,發現BPA會影響卵巢的發育,並降低老鼠腹中胎兒的生育能力。我們也發現這些老鼠所接觸的劑量雖然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所制定的安全值之下,但不同濃度的BPA會造成生殖方面的問題。」
相較於控制組,許多老鼠出現生育力和懷孕足月能力下降的情況。第一代幼鼠發情周期出現異常變化,求偶行為也較那些胎兒時期未接觸BPA的老鼠少。第三代老鼠雖然沒有直接接觸BPA,也出現性成熟時間延遲、生育能力下降,以及懷孕成功率較低等現象。接觸最低劑量、透過祖母接觸到 BPA的這一代,生育能力所受影響最大。
「現在已經有很多這方面的研究,如果你去看BPA對女性生殖健康的影響,你會發現在動物研究上存在著許多一致性。哈佛大學Russ Hauser博士已經做過許多關於女性的研究,他發現尿液中BPA濃度與生育力下降、女性懷孕能力有關。因此我個人認為目前有充分的證據顯示BPA是一種危害老鼠和人類的生殖毒物。」(摘自 Science Daily,2015)